[哈尔·克莱门特_郑渝龙_译] 麦斯克林星风情大旅行

麦斯克林星风情大旅行
1995 第8期 - 名家、名著、名画
哈尔・克莱门特 郑渝龙 译

美国硬科幻大作家哈尔・克莱门特代表作《重力使命》故事发生在麦斯克林行星上。麦斯克林是第61号天鹅双星座星系的第三颗行星。两颗恒星中,一颗远离麦斯克林,略呈红色,稍比地球的月亮明亮,故有“夜晚太阳”之称。另一颗离麦斯克林近得多,呈金黄色,炎热些,有“白昼太阳”之称。

麦斯克林是一个极扁的扁球体,南北窄,东西宽,看上去像一只旋转的平底锅煎蛋。它的半长轴和半短轴之比是2.5比1,即氨雪覆盖的两极相距2万英里,赤道直径4万8千英里。这只奇大无比的“煎蛋”每18分钟自转一次。

由于麦斯克林的高速旋转,它表面的重力状况十分奇特。赤道附近的重力仅3G,人类探险家穿上铠甲还能承受。但在极地重力竟高达700G,是地球的700倍,乃至于人类发射到麦斯克林南极的科学实验飞船无法回收,探险家只好坐宇宙飞船在赤道附近降落,求助于当地土著麦斯克林人。麦斯克林人坐上皮筏子与金属雪橇,行程45,000英里,来到南极替人类回收实验飞船。

麦斯克林气象环境也很怪异,大气层主要是氢气,大海盛的不是地球上的海水,而是液态甲烷。氨气产生于风暴与气体蒸发,覆盖极地,使其一片冰天雪地。氨气还形成乌云遮天蔽日,导致狂风肆虐,飞沙走石。

麦斯克林的海洋与地球上的晦洋迥然不同。大海春天涨潮,海水溢岸,威胁沿海城市。在夏天,由于水的蒸发作用,大海退潮,水位猛跌。到了秋天,海水退至远离城市200―300英里之遥!地球上的海水是无色的,而这里的海水却是多彩多色的,这意味着大海是一个大千水生世界,既繁衍着形形色色的微生物,又有硕大无朋的巨兽出没。

麦斯克林生命众多,大都处于原始状态。植物主要是一种怪树,低矮、粗壮、繁茂、无叶,盘根错节,枝杈纵横交错,奇形怪状,颇像地球上的无叶千年老树。在低重力地区,这种树的枝条弯成拱形,悬离地面,彼此盘节缠绕,形成坚实、致密、单一的生长层。动物大都为海洋肉食动物,形体庞大,身体构造是能动的纤维结构,能软能硬,自如地适应从3G到700G的重力范围。

麦斯克林人是智慧人种,曾帮助人类探索外星。麦斯克林人虽是单一的人种,文明状况却因地区不同而悬殊。内陆麦斯克林人尚处于“石器文化”时代,而生活在海岛的麦斯克林人却已初步掌握了飞行技术,制造并发射了简陋却有效的滑翔机。他们还建造小皮筏,将多只皮筏连成大船,扬起薄膜做成的风帆在甲烷大海航行经商。

麦斯克林还是个小人国。有“巨人”之称的内陆居民身高仅3英尺,而“侏儒”海岛人只有可怜的18英寸高。他们是一种鳞翅目幼虫样的生物,呼吸氢气,状若蜈蚣虫,有8双腿,每条腿都带有一只类似吸盘的脚,直立行走时前4双腿变成锋利的钳子,削铁如泥。长有几只眼睛,戴着厚实、透明的眼罩。身体结实,能抗几百G的重力加速度。肤色因种族而异,但主要呈红色和黑色。